·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青岛 > 文化名人 >

青岛民间十大文化匠人名单出炉

—— 他们,代表了一座城市的文化

来源:青岛日报时间:2018-01-12 09:19

   所谓“文化匠人”,正是掌握着濒临绝迹的高超技艺又秉承着超乎常人的执着精神,他们,构成了一座市的文化底色。
 
   令人瞠目的高超技艺、独具匠心的原创作品、不断创新的创作激情、精雕细琢的极致追寻……高手在民间,青岛无数手工艺者在现代化浪潮下仍默默坚守着、传承着、发展着传统手工技艺。为了鼓励工匠精神、激发创造活力,让传统手工技艺能够发光发亮,“指尖上的青岛”青岛民间十大文化匠人评选活动应运而生,近日该活动公布最终结果——经过初审、复审、终审多个环节审核,李志勇(玻璃雕刻)、张京喜(发丝画)、王明香(剪纸)、青岛科技大学团队(锔艺、微雕)、张林(斫琴)、陈月英(面塑)、王福来(麦草画)、荆宝海(泥塑)、刘尚仪(剪纸)、田臻(衍纸)荣获“十大匠人”的称号。
 
   该项比赛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青岛日报全媒介传播平台主办,青岛市文化馆、青岛市手工艺协会承办。大赛报名情况十分踊跃,共收到参赛作品近500件,其中诸多精品力作,显示了青岛传统手工艺界藏龙卧虎的文化底蕴和中西交融的文化魅力。在这个平台上,众多青岛文化匠人纷纷“献宝”:青岛市手工艺协会的艺术家们联袂报送了一系列走在国际国内前沿的艺术作品;青岛科技大学团队报送的作品充满着青春的创造力和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有基层的手工艺者送来了饱含着传统审美和泥土芬芳的作品;也有国家干部、知识分子创作了青岛元素与传统技法融为一体的优秀作品;更有通过报纸、网络等渠道关注到活动的市民珍而重之地送来了他们的心血之作。参赛者年龄跨越了古稀老者与青春少年,社会阶层则融合了干部、高知、学生、工人、农民等等。参赛作品创作种类更是异常丰富:木雕、石雕、玉雕、泥塑、面塑给人以美的愉悦,剪纸、刻纸、皮影、年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锔艺、编织、刺绣、烙画、衍纸尽展岛城人民的心灵手巧。
 
   “此次活动能够提供一个平台,让文化匠人有机会由幕后走到台前,从而成为引领青岛文化发展的排头兵,进而改变一座城市的文化气质。”青岛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展示和传承他们的精彩技艺和匠心修养,让那些濒临失传的手艺得到更多关注、保护和推广。
 
   荆宝海(平度泥塑)
 
   狮子狗(烛台),形态生动、色彩艳丽,充满着民族风情;农村题材的人物泥塑,造型夸张、表情生动,土气中透露着亲近,粗犷中蕴含着质朴;各种小巧可爱的泥哨,五彩斑斓、妙趣横生……看着这些精美的民间艺术品,你很难相信这些作品出自一个身有残疾的农民之手。
 
   这些精美泥塑的创造者荆宝海,1964年出生,平度蓼兰镇丘西村人。他自幼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脚萎缩,擅长传统泥哨,狮子蜡台和泥人捏制,所传承的平度泥塑项目被批为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美术类保护项目。2007年5月31日,作品《供台狮子》荣获迎奥运青岛市民间工艺精品展铜奖;2017年7月,其作品《农家乐》在首届青岛市手工业大展中,荣获“佳作”奖。
 
   李志勇(玻璃雕刻)
 
   在玻璃上雕刻,这事儿你听说过吗?首批青岛工艺美术大师李志勇就做到了。凭借着深厚的美术功底,加上大胆的尝试,李志勇倾心打造的“玻璃碑林”雏形初现。李志勇上世纪90年代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国画专业,当过老师,2008年创立“中国玻璃碑林”工作室,专心从事玻璃刻字的艺术创作。李志勇对玻璃刻字到了痴迷的程度。
 
   当初为创作其代表作《泰山经石峪金刚经》,李志勇曾先后20余次前往泰山,现场记录和考证,回来后又花数千元买来原版书籍,逐字逐句地研究揣摩。据悉,《泰山经石峪金刚经》镌刻在泰山一处山谷的溪床上,距今已有1400多年,是我国摩崖石刻中的典型代表,南北长56米,东西宽约36米,仅存1067个字。
 
   王明香(剪纸)
 
   作为青岛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王明香从8岁开始接触剪纸,到现在已经有60多年的经验了。如今剪纸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老人的生活中,目前她家里珍藏的剪纸作品上千幅,在各种剪纸比赛中获奖50余次,作品被世界20多个国家收藏。在她的眼中,花鸟、虫鱼、园林、仕女皆能“入剪”,样样逼真传神,剪刀下能翻飞出一个神奇的世界。
 
   2006年11月,王明香应邀参加青岛国际工艺品博览会;2007年赴韩国进行了为期一周“中韩文化”交流会现场表演;2007年8月应邀到奥运会国际帆船比赛会场参展;2008年5月其《2008北京欢迎您》获水晶帆船二等奖,其作品已被青岛档案馆收藏。
 
   张京喜(发丝画)
 
   在他的“笔”下,老虎栩栩如生,仕女呼之欲出;其“画作”线条细腻,“笔法”流畅,像是工笔画,也像是精细的素描作品……他就是张京喜,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发丝画的制作工艺,经过潜心探索,攻破了诸多难题,终于取得突破,现已形成独派的民间艺术门类。发丝画的制作工艺及其精细,制作过程颇为复杂,一幅画作的完成少则数天,多则数月,所以极其珍贵。由于这种用头发作画的艺术形式独特新颖,视觉效果好,又便于永久收藏,所以其一经面世,便引起了广泛关注。
 
   其“作画”用的头发可不是随处捡来的,而是根据不同的作画要求精心挑选的:有的需要发梢,有的需要利用头发自然的弯曲,细小的线条有时甚至需要粉碎机来粉碎头发,像老虎的几根胡须是用他自己浓密的眉毛做成的,一幅大一些的画作需要数千根发丝。
 
   陈月英(面塑)
 
   1966年生人,青岛平度市旧店镇赤土岘村人。她用平常食用的面粉和成的面,凭借自己的一双巧手和对生活的感悟,制作出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独具匠心、具有时代感的“面画”,展现出她对生活的歌颂,对友人的祝福,也表现了陈月英对艺术的一种朴素真挚的热爱。
 
   陈月英制作的婚庆馒头和过年用的大馒头五彩缤纷,闻名乡里。她的面食作品,用胶粘在木板或硬纸壳上,再用玻璃框装裱起来,就像画一样,因为能够长年保存不褪色、不变形、不发霉,可以挂起来当装饰品。她因此获得了山东省、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销会上“优秀作品”奖。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陈月英的《友谊长存》《福娃迎奥运》《猴子捞月》等作品充分体现了来源实践的“面画”艺术,秀出了当代新农村建设的新时尚,也秀出了农家妇女建设和谐家园的新风采。
 
   刘尚仪(剪纸)
 
   1942生于河北唐山,提起他制作的剪纸及皮影作品,可以用“精致”二字概括。他的刀法娴熟、细腻,刻画出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他的剪纸作品《青岛海云庵糖球会》展现了自明朝建成海云庵至今五百年的庙会风俗和糖球会民间活动。整幅作品包含各种人物136人、民间传说和民俗活动20多组。作品上方白云朵朵,下部海浪连绵,突出“海、云”二字,具有强烈胶东半岛民俗风格。
 
   刘尚仪于2010年1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日史编辑委员会授予 “共和国杰出剪纸艺术家”荣誉称号;2012年5月被中国书画艺术家交流促进会授予“影响世界的中国当代剪纸艺术名家”荣誉称号;2016年4月被青岛理工大学授予“人文与社会文学学院特聘教授”;2016年10月被中国民协皮影艺术委员会授予“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张林(斫琴)
 
   张林,1968生人。2002年,张林拜李天桓先生为师,成为九嶷派第四代传人。2006年,跟随九嶷派古琴家张松延先生学习斫制古琴。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历史发展中衍生出多种古琴流派。九嶷派斫琴法就是出自近代影响甚大的九嶷琴派,张林作为九嶷派第四代传人,以青岛市古琴协会为平台,为继承发扬九嶷派斫琴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九嶷派斫琴法有自己一整套独特的工序编排,斫制时讲究适材而斫,工序严谨,形为音辅,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张林先生立足于本派古琴的发展,以九嶷派古琴的演奏风格为斫琴法取音基础,斫制的古琴琴声刚健雄浑,从声音上满足了本派刚柔并济的演奏要求。取音清健、刚健而雄浑,体现了古琴刚柔兼济的特点。
 
   王福来(麦草画)
 
   王福来,1952年生人,从小喜爱绘画,自学成才。后在供销社任专业美工等工作,现为山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从2008年开始接触麦草画,他就爱上了麦草画,下定决心一定要做出属于自己的作品。虽然他有一定的绘画功底,但是一开始遇到了很多难题:青岛本地的麦秆短而脆,做出的麦草画质量很差;麦草的染色上色效果不牢固、不均匀;作品成品效果不满意,拆了重做等。经过一次次的反复实验、研究,终于做出了比较满意的作品。
 
   后来王福来跟随泊里镇政府去河南孟州考察,欣赏了大师级的作品,认识到自己与大师的差距,潜心研究,反复琢磨,让自己的技艺更加精益求精。
 
   田臻(衍纸)
 
   1987年生人,青岛市市北区木兰公益社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常务理事。2017年10月,她在青岛策划举办了“首届青岛衍纸艺术作品展”,随后参与编写了《衍纸社区实操教程》,荣获青岛市优秀社区品牌课程。她创作的衍纸作品《花旦》画面细腻,富有层次感,虽然用的材料是纸,但效果却近似水彩画,人物表达传神生动,深得东方传统美学的精髓。
 
   衍纸又叫作卷纸,是纸艺大家族中比较独特的一项,据传源于古埃及,是一门非常古老的手工艺。衍纸成为一项较为成熟的手工技艺是在16至17世纪,为法国和意大利修女首先掌握。
 
   科大团队——朱本泉、黄娜(核雕、竹雕等)
 
   朱本泉,2016年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自幼爱好雕刻,在校期间潜心钻研金石篆刻、名家印谱等,之后又将桃雕、竹雕中的技法与传统篆刻相结合,渐渐形成了自己的雕刻风格。大学毕业后,朱本泉更尝试用松石、鹿角进行雕刻创作。
 
   黄娜,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民间美术专业,研究方向为佛教手工首饰。黄娜的父亲是锔瓷方面的专家,遂从小耳濡目染,对锔瓷这门传统技艺有着独到而深刻的理解。黄娜将锔瓷金缮修复的一些技艺融入首饰修复中,并加入了许多佛教的元素,使其作品蒙上了一股淡雅的“禅意”。
记者:admin